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五十四章 维持原判(1 / 2)

加入书签

翌日上朝前。

昨日晚间派出去打探消息的队伍全部返回。

憨牛带领的那队人在东门附近发现了敌人的踪迹,打了信号弹之后,就领着手下的兵卒追了上去。

沿着官道一直追到渭水河畔,才将他们截停。

双方发生了战斗。

对方数十人,战斗力不弱,憨牛始终谨记侯爷的嘱咐,不和他们硬碰硬。

远远的摆开弩弓阵势,先进行了三轮急速射。

对方折损一半人马,其余的躲进了掩体,不肯出来。

这时候,大部队赶到,集体掩杀了过去。

尽管围的密不透风,还是逃掉了一人,我方折损一人,已经遣送回临潼,对其家属开启了赔付和人道主义关怀程序。

方卓微微点头,示意他们回去,让猴子留了下来。

还没等方卓开口,猴子就把自己规划好的长安布防图说给他听。

方卓对猴子的表现很满意。

果然,一个人只要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总是会给你带来惊喜。

方卓对他的方案很满意,至于临潼那边谁来负责,猴子说了算。

猴子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办起事来心里也热。

仇玉想着长安这边留下一些人后照顾侯爷的安全,被方卓断然拒绝了。

把侯府戒严,就是对别人关上了门,仕途就会受到影响。

住在长安城的勋贵们,家将都是养在背地里。

朝堂上。

反反复复都在说着一件事。

就是对方卓杀掉卢家后辈,该如何处理。

终究还是自身没有得到旧贵族的认可。

刀子都架在脖子上了,还不允许反抗?

老程站在大殿上吹胡子瞪眼睛跳着脚骂范阳卢家如何不会管教子侄辈,如果他卢家敢来长安寻事,他老程第一个不答应。

对方卓做出保证的还有尉迟恭,牛进达,李靖等一些武将。

至于文官那边,跳的最凶的就是魏征和杜如晦了,他们强烈要求把方卓下了大狱,等范阳卢家的人到了长安,在进行处罚。

长孙无忌两手捅进袖子里,眯着眼睛不说话。

李绩上奏说,由朝廷出面对卢家进行经济上补偿,对商业上进行一些让步。

被房玄龄一口否决了。

他们有错在先,多大的事情都应该他们来承担,不能因为他们以前的功勋就对他们另眼相看。

侯君集说对于卢家后辈是否绑架了平安侯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如果卢家说是平安侯先发难,杀了卢彦,我们又当如何反驳?

说人家绑架也要讲证据。

方卓始终没说一句话。

大殿上乱成了一锅粥,李二突然发声,道:“平安侯,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方卓抱着笏板出列。

“陛下,该说的话微臣已经在奏折里说了,昨天晚上刁公公就在现场,而且人证已经带走了,相信陛下已经知道了详情。”

“如果范阳卢氏想讨要说法,尽管来找微臣,与各位无关。”

方卓的话说的明白,这是私仇,不要牵扯到朝堂之上。

他有证人能证明他是遭绑架的,而且杀人完全是出于自卫。

李二道:“此事作罢,不得再说,下来说说此次科考吧,你们认为何人能担任此次科考的主考官呢?”

从九品中正制的选拔人才,到科举考试没有多少年时间,其中的利弊大家看的清楚明白。

以往都是国子监祭酒来担任这一重任。

今年有些特殊,国子监祭酒范崇厚虽然保住了位子,但是,李二不再信任他了,现在急需一个人来顶替。

而且,听李二的意思对以往的选人用人的制度有些不满,想要借此机会,彻底改革一番。

国家要兴盛,权利就不应该把持在少数人手里,百姓难出头,就会有想法,不利于一个国家长久的兴盛。

房玄龄出列,奏道:“臣推举太子师陆德明为主考官,国子监除祭酒之外辅佐,其余部门配合后勤,保证此次科举顺利进行。”

杜如晦:“臣附议!”

魏征:“臣附议!”

一大半的人都同意陆德明为主考官。

因为也只有他最合适,陆德明是太子师,和他们没有利益捆绑,他当主考官,没有任何问题。

朝堂上出现了少有的和谐气氛。

李二道:“既然众爱卿都没有异议,那么此次科考的主考官就定为陆德明,接下来,众爱卿再说一说评判方法,朕希望能出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意思就是他喜欢看臣子吵架。

帝王的爱好果然很变态。

高士廉出班启奏:“陛下,举荐制度无疑是目前最符合朝廷的用人方式。”

“考官可根据学子的文章,以往的表现,推荐其合适的职位,有利于朝廷的健康运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