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节(1 / 2)

加入书签

陆焕无奈,只好问她:“那你何时回来?”

温柠笑了:“我这还未去呢,你就要问我什么时候回来了。”

她道:“许是年前,许是节后,反正总会回来的。”

她这话不说还好,一说,陆焕顿时心生疑窦,心道明玉莫不是要在北疆长住下去吧,先是出宫,再是去北疆,怎么越来越远了。

不行,他得跟去。

江南的事不能拖,那就只能让明玉等他一段时日了。

陆焕心道,等过两日皇兄来接他们回京,他求皇兄留明玉一两个月,应当是不难办的。

他处理事情的动作快些,许是都用不上两个月。

这么一想,陆焕又放了心,道:“那好吧。”

几人一共在灵台山待了五日。

回京是太子亲自来接,当日送行其实也是太子亲自送的,只是太子并未在灵台山多留,待魏临帝到羽化台便走了。

温柠来时便没有和陆景阳打过照面,离开便更不会了。

虽说走时的马车不及去时的多,但不想见面还是有办法的,况且陆景阳也不会想见她。

离开灵台山前,众人同魏临帝辞行,皆被赐了一碗清茶,据道长所说,此茶乃灵台山去年的积雪,未落地便被存在了坛子里,一直封存至现在。

温柠捧着茶盏,轻抿了一口,倒是没什么怪味,只是不像雪水融化煎煮的,反倒像今早才匆匆打来的山泉水。

她面不改色,夸了一句好茶。

辞行后,返程回京。

虽说都是坐马车,不过去时因为礼仪规矩,一路上几乎得不到休息,返程便不在意这些了。

温柠原本不困,她在灵台山的这几日休息地极好,可也不知是马车车轴滚动的声音太催眠,还是马车内正好放了个小毯子,她迷迷糊糊睡着了。

再睁开眼,天色已晚。

温柠按了按额角,模糊中看到了烛灯的灯影。

她微微蹙了下眉,难道已经到府上了,小桃和素心怎么没有将她唤起来?

她撑着臂膀坐起

身来,刚要出声唤人,便见一个面生的侍女走了进来,垂眼来扶她,声音恭敬且温顺:“郡主,奴婢伺候您更衣。”

温柠缓慢地眨动了下眼睛,实在记不起侍女的名字。

她顺着力道从床上下来,刚要问小桃哪儿去了,一抬眼,猛地愣在了原地。

这不是将军府的卧房,这里是思鸿阁!

温柠松开了手,皱着眉问:“你是谁?我身边的侍女呢?”

对方回话道:“回郡主,奴婢榴花,得殿下吩咐特来伺候郡主,小桃和素心姑姑已经回将军府了。”

温柠感觉有那么一瞬,像是听不懂人言,她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转身便往外走。

榴花跟在身后,低低喊了一句:“郡主,您出不去!”

温柠充耳不闻,连外衣都顾不得披,匆匆跑到了门边,下一刻就被侍卫拦住了。

长刀虽未出鞘,可她手无缚鸡之力,又如何能抵得过八个孔武有力的宫中内卫,半点也闯不过去。

温柠抬头,四下望去,不知道墙头上还藏了多少暗卫,怕是两只手也数不过来。

黑夜里的思鸿阁就像一座金玉打造的囚笼,将她牢牢地困在其中。

她冷笑了一声,只觉讽刺。

身后,榴花匆匆跟上,将外衣小心翼翼披在她肩头,轻声劝道:“郡主,外头风大,您先回去,别受了寒。”

温柠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处,像是没有听见。

榴花又劝了一声,见劝不动,只好又回去抱了一件披风来,细细披上。

温柠紧紧绷着脸,舌尖抵了抵牙根,她只是在回程的马车上睡了一觉,为什么醒来就在思鸿阁了,她睡觉并不深,尤其是在外,更不谈马车之上。

便是没有醒,那从马车到思鸿阁这一段呢,她怎么会半点都感觉不到。

除非她醒不过来。

温柠想到了灵台山上的那盏清茶,道长说的并不错,那的确是陈年雪水煎煮的,旁人饮下的皆是,只有她的那杯不是。

所以她才会在马车上陷入昏睡。

她早该想到的。

温柠踉跄了一步,闭眼栽了下去。

榴花大惊失色:“郡主!”

下一刻,温柠便被人抱了起来,瓷白的脸贴着金丝白底的太子服,细密纤长的眼睫颤了一颤,复而落下,盖住一片暗影。

“郡主本就有心颠之症,虽已痊愈,可受不了刺激。”

“上回郡主刚搬去将军府,殿下您就让老臣去瞧过,便是暂无大碍,可也不能这般折腾。”

太医令顶着摄人的视线,斗胆道:“殿下有什么事儿同郡主慢慢说,何必弄成这样。”

回答他的是一片寂静。

太医令叹了一声,只能起身告退。

他做不了太子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