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节(3 / 4)
派人去劝降他们,不必刀兵相见。”
刘兼济摇了摇头:“这里契丹兵的主帅是耶律贴不,偏偏他不愿降。其余人去劝降,又会有什么用处?罢了,现在看来炮火齐全,攻之不难。虽然地上有积雪,只要命士卒把路线打扫了,移动炮位并没有什么难处。没有城墙,军营如何能防得了火炮?地上大雪,正好把火炮推上前,不必担心契丹来攻。”
方洪叉手称是。显然祝贵要看管曲阳城中投降的契丹人,只好由自己移动火炮了。第一师是刘兼济掌握的总预备队,不到关键时刻,不会上战场。
萧胡睹军营的望楼,士卒看着城外的宋军打扫积雪,向军营这里移动火炮。
一个士卒道:“看那边的样子,想来曲阳城中已经降了。现在宋军把火炮移到我们这边,看来是要用火炮打我们。城墙都挡不住炮,更何况我们!”
另一个士卒道:“有什么办法?现在大雪,想出去跟宋军战一场都不可能。只能眼睁睁看着宋军把炮移过来,一点办法没有。唉,这仗打得简直莫名其妙!本来出了山,攻曲阳城的时候何其顺利,不到一天就把城攻破了。结果破了城,我们就陷在这里,再也动不了分毫。”
另一个士卒道:“管这些做什么?现在看来,此战我们败局已定,只看怎么败了。听说飞狐已被宋军占了,现在连退路都没有,只能坐着等死。”
说完,几个士卒都叹了一口气。今年这仗,打得极其窝囊,就连军中士卒都觉得憋屈。本来初出山的时候,一切顺利,气势如虹,不用一天就攻破了曲阳城。当时的契丹上下士气高昂,都觉得把定州的宋军消灭掉,从此河北路就任自己纵横。哪里知道刘兼济带了宋军过来,打了几仗,契丹人完全不是宋军的对手。别说消灭宋军,自己都无路可走了。
现在的局势,契丹军中士卒早有预料,都无话可说。双方实力相差太大,败是早晚的事,也不差那一天两天。宋军先攻曲阳城,就是看准了这些剩下的契丹军队无处可去。
望楼上的几个士卒趴在那里,看着外面的宋军移动火炮。除了一些比较轻便的炮,还有一二十门重炮被移了过来。见到数十匹马拉着大炮,在雪地上移动,几个士卒一起惊叹。
一个士卒道:“这样的大炮,一炮过来,不知要死多少人。我们自己铸的炮我见过,一炮发出,就连土堆都被打得踪影全无。宋军这炮,看起来只有更厉害。”
另一个道:“那还用说?我们的炮,本就是学着宋人铸的,学生自然赶不上师父。”
由于雪地运输不便,宋军移过来的炮,是以一般的炮和轻炮为主,重炮只有离得近的十几门。军营不比城墙坚固,重炮的用处没那么大。
近万宋军在那里忙碌,等到天黑之前,各种火炮已经就位。只等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来,便就向契丹军营千炮齐发。契丹军营里的一万士卒,实际无路可走。
望楼上的契丹士卒,都趴在那里看宋军忙碌。他们知道被火炮包围意味着什么,可又有什么办法可想呢?现在四周交通断绝,除了投降,就只能迎接宋军的炮火。
结冰了
狂风夹着碎雪,打在脸上生痛。天上的星星月亮一个不见,到处一片漆黑。
萧胡睹带着军中几个将领,挑着几盏灯笼,向军营西边的泒河走去。这几天天气突然寒冷,泒河终于结了冰。只是白天试了试,还是行不得人。今天依然寒风不断,不知道河上的冰怎么样了。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曲阳一带突然来了寒流,一两天气温下降十几度。只是河流的冰要行人,不是一两天就行,而要长时间寒冷。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意思。再者昨夜大雪,冰上面的积雪有保温的作用,不知道结果如何。
到了河边,萧胡睹提着灯笼照了照,道:“雪还是这样厚,不知道冰更硬一些。”
一边的韩家奴道:“看能够看出来什么?上去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说完,向前几步,站到了冰面上。转身对众人道:“还好,还好,你们看,这不就站住了?”
萧胡睹道:“只是能站住人可是不行,大军骑马而过,不是这个样子。你跳一跳,看会不会塌。”
韩家奴听令,使劲跳了跳,溅起许多雪花来。只是积雪太厚,冰面什么样子,看不出来,反正没有裂就是了。跳了几跳,韩家奴又向里面走了几步,在那里又蹦又跳,使劲折腾。
萧胡睹道:“看这样子,明日有可能就可以行人了。今日宋军布置了火炮,对准了我们军营,明日不走,只怕全军就为齑粉。天可怜见,终于给了我们一条活路。”
众将一起称是,纷纷道贺。到了现在,所有人都看清了形势。契丹军队想战胜宋军是不可能的,惟一的出路就是逃离。可周围都被宋军封住,惟一的出路就是泒河。只要河面冰封,大军渡河而去,总能够找到宋军防守不足的地方。
除了边境地区,宋军内地的防守相当松懈。往往数百盗贼,就可以纵横数州,有时候甚至一路都无可奈何。这一万契丹骑兵,一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