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2. 他人在哪(2 / 3)
李果掀起遮盖的四方布,果然看到一屉蒸好的肉包。拿起一个,大口咬下,满嘴油香。
闻到香气,果妹吧嗒着大眼睛看李果。
“给。”
李果掰开一半,递给果妹。
“果妹刚出笼就吃下一个,果子,你快些拿走。”
果娘无奈笑着。
那么大的肉包子入腹,又要吃下半个,这孩子会撑坏肚子。
果妹诞生后那两三年,正是果家日子过得最艰难的时候,果妹挨过饿,也难怪这孩子嘴特别馋。
有时果娘担心,这孩子会被人用食物拐走,只得在这方面千叮咛,万嘱咐。
“娘,那我可以吃蒸肉吗。”
果妹瞪着乌圆的眼睛,包子被哥哥拿走,她把主意打在锅里的蒸肉。
“蒸肉要留着明天拜神,保佑你和哥哥健健康康长大。”
果妹低垂着头,显得楚楚可怜。
“就吃一块。”
果娘拿筷子夹起一块,送到果妹嘴里。
李果叼着大肉包子,往厅里走,听到门外有人在叫唤。是罄哥,喊他:李果。
“果子,是不是你朋友喊你,快出去。”
果娘在厨房里催促。
“娘,是罄哥。”
李果将罄哥请进屋,就听果娘在厨房里说:“果子,你将果脯拿出来,在柜子里。”
李果的朋友不多,无论是阿七,阿聪,还是罄哥,果娘一向善待。
“不用不用,我就是过来送个东西,还有事,不能逗留。”
罄哥手里提着两样物品,他先拿出个长条盒子给李果。
“给徒儿送支笔,不是什么好笔,还望笑纳。”
熟稔后,罄哥偶尔也会开开玩笑。
李果用的毛笔,写得秃毛,都不舍得换一支。即将过年,显然罄哥也发了工钱,这才给李果买支毛笔。
“谢谢师傅。”
虽说不是什么好笔,但比李果以往用的,要好上许多。
“还有一样东西。公子自打放学假,就跟着赵公应酬,不便当面交你,由我代劳。”
摆上桌子的,是一件四方的物品,用细布包着。罄哥打开细布,里边是一方砚台。
“你看看,砚额上有字,可还认得。”
罄哥指点李果看。
那砚额上果然有朱色的两字,刻的是:南橘。李果学名。
砚台清雅可爱,竟还刻着姓名,以示归属。李果捧起砚台,爱不释手。
赵启谟也是有心,笔墨纸砚中,砚台最是费钱。李果没有砚台,平时用一块平滑的石头研墨。
夜里,躺上床,席子上摆放:木簪、红头须,毛笔,砚台。
李果想起那株叫紫袍的茶花,不知道那位卖花大汉的话,是否可信。
李果闷闷不乐好几天,也许是因为没人投喂,也许是因为再不能和赵启谟玩。
清早,背着果妹出门,想去海港,正好见到赵启谟去上学,他自己骑马,身边跟着三位仆人。一位书童,李果不认识,另两位是赵强和赵朴。
李果驻足观看,喊着:“启谟。”赵强过来,将李果赶走。
听到唤声,赵启谟头都没回。
有好些时日,在外头叫赵启谟,赵启谟都不搭理。李果觉得无趣,背着果妹走了。
虽然没问到赵启谟,是为什么窗户突然被封,李果却也知道,那是赵启谟家人不让他们往来。
衙外街有些大人,会叮嘱孩子不要和李果玩,甚至当李果面说李果是个贼儿,粗野没家教。李果也不介意,不就是被嫌弃嘛,不跟我一起玩就算啦,我也不稀罕。
你不理我,我也不要和你好。
想到赵启谟不理不睬,李果心里懊恼。
在海港,李果不用一直带着果妹,果妹讨妇人喜欢,这家大婶抱着,那家姑娘抱着,李果也乐得悠闲。
得空,李果会去给港口的往来的客人商人跑腿,这能挣几个钱,运气好的话,遇到慷慨大方的海商,随手给点东西,都很值钱。
就是有时没有海船靠岸,孙家仓库的人,也会差遣李果去酒家打饭打酒,给两三文散钱,做跑腿费。
实在无所事事,李果会带着果妹,去阿聪家找阿聪玩。阿聪家,是艘常年停泊在海边的旧船。阿聪一家在船上洗衣做饭睡觉,阿聪爹有时也载人有时也拉货,更多时候是待在附近一家茶馆里闲扯喝茶。
↑返回顶部↑